拥有区域性优质清洁能源资源、稳定的业绩表现及分红比例,是川投能源的加分项。
由于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,制造业复苏将较为缓慢,但是汽车行业将会从刺激措施获得一定动力。2021年,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关注预计将提振钢铁需求。
由于自身累积的结构性失衡、政治不稳定和对商品价格的高敞口,拉丁美洲显得尤为脆弱。预计中央政府不会像2009年那样再次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,因为这可能不利于政府继续实现经济再平衡的愿望。由于制造业持续衰退,2019年欧盟钢铁需求萎缩5.6%。与此同时,由于投资项目被搁置或取消,2020年机械设备的需求将大幅下降。中国的恢复形势中国早于其他国家解除封锁措施,经济活动从二月下旬已开始逐步恢复。
尽管封城,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仍在继续,对钢铁需求的下降没有预期严重。尽管部分建设项目暂停,但由于公共工程继续进行,建筑业将出现相对较小的收缩。实时体验是现在和未来汽车行业的趋势,CBT汽车世界网站评论称,尽管解除了一些社交隔离措施,但汽车经销商仍可能需要限制顾客数量,以保证每个人的安全。
生产和销售受疫情严重冲击由于汽车业就业人数多、产业链长、分工严密,疫情给全球汽车产业链带来巨大冲击,汽车业遭受生产和消费两个终端的严重危机。汽车业将迎来转型契机美国银行最新的一份报告预计,全球汽车销量要到2022年或2023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。该机构还预计到2023年,美国汽车销量才能恢复疫情前的水平。通过Vroom平台,客户不需要亲自到店就可以完成交易,平台安排客户提货或送货。
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此前表示,由于疫情,大众必须进一步大幅削减研发支出、投资和固定成本。据沃德咨询公司的最新预测,2020年美国轻型汽车销量降至约1340万辆,远低于疫情之前接近1700万辆的预测。
德国汽车零配件巨头采埃孚近日宣布,未来5年内将在全球裁减1.5万个岗位。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埃里克马克胡伊特马呼吁:我们需要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迅速采取行动,使消费者有信心购买电动汽车,确保他们以环保的方式更换旧车,促进汽车业的转型。约翰伯扎拉表示,尽管汽车业重启工作正在进行,但在供应链挑战、消费者信心和整体经济信号方面,汽车生产和销售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。多国政府为重启经济而实施的纾困措施,为汽车业复苏提供了助力。
受疫情影响,网络销售正日益被汽车消费者接受。全球最大的柴油发动机催化剂生产商庄信万丰6月11日宣布,计划裁员约2500人,称尽管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恢复生产,但复苏之路仍然漫长。近期,随着一些国家疫情形势趋缓,汽车企业积极推动复工复产,多国政府也积极制定纾困政策,从汽车生产端和销售端刺激行业恢复,推动汽车业走出低谷,并助力行业实现复苏和转型。德国5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20%,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欧洲纯电动车销量超过13万辆,较去年同期增长58%。
欧盟层面5月出台的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,有200亿欧元用于促进清洁能源汽车销售,并计划在2025年前安装20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。德国联邦汽车交通局统计,今年5月新注册车辆为16.8万辆,相比下降了约50%,同月的德国汽车业信心也跌至1991年以来最低。
电动车销售的火爆,也是疫情下车市为数不多的亮点。全美拥有325家经销商的汽车王国连锁店发布报告说,3月和4月的在线销售出现了大幅增长。
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显示,截至6月,欧盟范围内汽车产量损失已超过244.6万辆,其中德国超过61.6万辆。数据显示,5月汽车零售强于预期,促使汽车制造商加快生产。从5月开始,德国、西班牙、法国、捷克、斯洛伐克等汽车制造大国汽车工厂已开始恢复生产。疫情后,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开车出行,这也有助于汽车行业逐渐恢复。汽车行业具有产业链长、分工高度全球化等特点,在疫情冲击下多国汽车业一度停工停产。政府和企业采取多种应对措施近期,随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形势趋缓,各国开始积极推进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复工复产,大型车企也纷纷采取裁员、放宽车贷限制等措施自救。
其中对汽车业的扶持资金达到50亿欧元。据统计,2020年全球车企裁员人数预计将超过10万人,裁员地区主要是北美、欧洲市场。
在线二手车销售平台Vroom日前在纳斯达克上市,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丰田首席执行官丰田章男日前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,丰田正在放宽汽车贷款还款期限并提供二手车租赁服务,向银行寻求贷款和信贷额度,还将继续投资于研发。
随着疫情的蔓延,这种情况正在改变。最新数据显示,全球车企在过去3个月中至少获得了15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,包括440亿美元债券和1110亿美元贷款。
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宣布,未来3年内全球裁员约1.5万人,并计划减少20亿欧元的固定成本,降低产能以应对业绩下滑。德国政府日前通过了总额1300亿欧元的经济振兴一揽子计划,以帮助德国经济从疫情危机中尽快恢复。其中,美国33家车企和零部件公司获得500亿美元贷款,发行160亿美元债券;欧洲20多家车企、供应商以及租车公司等获得了470亿美元贷款,发行了190亿美元债券;丰田、斯巴鲁、现代等亚洲车企获得130亿美元贷款,发行了94亿美元债券中国消费已占到GDP增量的60%左右。
在疫情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,中国应如何制定经济的复苏方案?在努力完成十三五时期三大攻坚战目标的情况下,中国应如何设定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?面对新基建的提出和建设,中国该如何应对与之带来的新增电力需求,最大限度的避免煤电投资,以实现中国电力系统安全、高效、绿色、低碳的发展战略?对此,自然资源保护协会(NRDC)高级顾问杨富强近日在《中国煤电发展之路辨析》系列沙龙第一期上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、华北电力大学袁家海教授进行了对话。在V型反弹的情况中,如果又出现一些黑犀牛、黑天鹅情况,比如局部战争或转嫁危机,那么世界经济可能又会跌到谷底,未来又得靠全世界的共同努力,再形成经济复苏,那就呈现W型。
对于消费,中国有比美国还大的中等收入群体,这代表了强劲的消费需求。这种需求包括疫情当中被压抑的需求,如餐饮和娱乐。
陈文玲认为,全球疫情蔓延是病毒给人类带来的灾难,它的影响不亚于前两次世界大战,因为疫情影响的是全世界的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以及资本流,这种全球性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断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需要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加速中国的能源转型,尽早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,同时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。
关于疫情影响下的电力发展问题,袁家海表示,在新冠疫情冲击之后,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各种方案中,中国应该严格控制煤电的投资,转向投资可再生能源和保障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运行的、灵活性电源,这包括需求侧响应、储能、抽水蓄能电站和调峰调频的气电。但是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,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正在快速增长,疫情过后贸易会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。为实现经济复苏,各国分别出台了经济刺激方案与措施。此外,中国还提出了要加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、融合基础设施、创新基础设施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部署和建设。
此外,亚洲国家和欧美国家也能在今年年内有效控制疫情,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新链接,那么到2021年,世界经济将出现V型反弹,并且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。该系列沙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主办、中国能源网协办。
对于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,张立群认为,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是不会改变的,中国在下半年季度GDP增长速度以及十四五时期GDP年均增长速度有望达到8%。如果这些国家严重的疫情不能尽快得到控制,那么疫情会使世界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,也就是L型。
中国的GDP增长放缓至1%,为1976年以来最低。中国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,抑制煤电的增长,削减煤电存量,这对于中国摆脱煤炭依赖、在电力部门摆脱煤电独大,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。